实验室简介:
304am永利集团手机端“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研究中心”获“广西幽门螺杆菌防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和 “百色市抗耐药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幽门螺杆菌、结核分枝杆菌、MASR菌、白色念珠菌、HHV、HBV等微生物开展抗耐药微生物药物的系列研究,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扩大开放交流,全面提升广西耐药微生物防治整体水平,促进基础医学一流学科的建设。
研究目标:
聚焦“耐药”研究前沿,开展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的相关研究,从广西当地资源挖掘对耐药微生物有一定防治作用的药物,为我区防治耐药微生物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内容:
(一)抗耐药微生物先导药物筛选及评价
从广西特色中药和微生物代谢物中筛选抗菌活性成分,构建高通量筛药系统,建立高效的先导药物筛选评价体系;筛选出具有研发潜力的先导化合物,为研发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二)抗耐药微生物新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对先导药物进行修饰或改造,提高先导药物活力或降低毒性,完善药物代谢学和动力学等毒理、药理学研究,使其成为候选药物,申报临床批件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对左金丸等方剂进行加减,根据有效成分配制新的院内制剂或新药,快速推出新型、高效、安全、靶向的产品,并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靖西市人民医院等百色市医联体内首先推广应用,巩固和拓展“产学研用”创新服务平台。
(三)微生物耐药和致病机制研究
对耐药菌株的外排泵、生物膜和耐药质粒层面探讨耐药机制,确证药物靶点,为研发耐药抑制剂或增敏剂等提供理论支持;从毒力因子和代谢途径及二元信号群体感应系统探讨致病机制,为研发新药品或减毒疫苗提供参考数据。
(四)抗耐药微生物诊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幽门螺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非常困难,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特点,研发出快速、准确、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药敏检测技术,幽门螺杆菌的快速药敏检测已经完成预实验,进一步完善即可推广使用;根据耐药微生物流行特征和药敏检测结果及感染疾病发展的情况,制定精准的防治方案,有效提高耐药微生物根除率和预防耐药的产生。
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实验室研究人员51人,专职人员45人,高级职称人员为31人,占比为60.78%,硕士44人(其中博士21人),硕博占比为86.27%,有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3人,广西中青年高层次人才1人。
人才培养
近5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送教师到国外进修和读博士6人。
科研研究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其中3项为面上项目、2项为青年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等;发表100多篇论文,其中SCI论文35篇,1篇为高被引论文;获得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百色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药学会中恒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参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防治耐药幽门螺杆菌等耐药微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